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登重玄寺阁》,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出自哪首诗?

登重玄寺阁

唐 · 韦应物

高阁凌虚如欲飞,孤云野鹤自相依。

晴天历历汉山出,落日徐徐帆影归。

远水迢迢分楚汉,孤城迢递绕江扉。

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注:部分版本可能略有差异,但关键词所在句意基本一致)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高高的重玄寺阁仿佛凌空欲飞,孤云与野鹤在空中相互依偎,晴朗的天空下,远处的汉山清晰可见,落日余晖中,船只的帆影缓缓归来,迢迢的远水分隔着楚汉两地,孤城远远地环绕着江边的城门,每当夜幕降临,姑苏城外,那轮当时的明月,却只能孤独地照耀着荒凉的台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玄寺阁的高耸、孤云野鹤的自在、远山的清晰、落日的余晖、远水的分隔以及孤城的环绕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最后以“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不再、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哀叹。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入微,通过一系列自然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诗人以高阁为起点,逐步展开对周围环境的描绘,最终将情感聚焦于姑苏城外的荒台和当时的明月上,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和时空穿越感,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任职,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至苏州期间所作,在苏州期间,韦应物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创作了这首充满哀愁与怀念的诗歌,通过描绘重玄寺阁及其周围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