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霓裳中序第一

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的意思及出处

宋·姜夔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中流容与两桨,满地芦花风扫。

素云凝悒,争认天上飞琼,不比人间铅粉,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

飘零尽日不归,方知此恨无穷,汀洲路迥,烟水茫茫,几度潮落潮生。

爱闲能有几人来,对影自惊孤冷,沙禽双双,暗栖芳树,唯有渔翁独醒。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风格清新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姜夔一生未仕,以布衣身份游历四方,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译文

站在河岸边极目远望,红莲凋零散落,归期无望,小船在中流悠然飘荡,两岸芦花被风吹得满地都是,洁白的云朵凝聚着忧郁,人们争相传言那是天上的仙子飞降,不似凡间女子涂抹的脂粉,梦中仿佛降临瑶台仙境,心神飞向了阆苑天宫,不禁自叹长久滞留在这尘世之中。

整日漂泊无依,无法归家,才知这离愁别恨无穷无尽,汀洲之路遥远,烟波浩渺,潮水涨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喜爱闲适生活的人能有几个?面对自己的影子,不禁感到孤独冷清,沙洲上的水鸟成双成对,悄悄栖息在芬芳的树上,唯有渔翁在这寂静中独自清醒。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词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感慨。“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一句,直接点明了词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比作降临瑶台、神游阆苑的仙人,与尘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纯净生活的渴望,通过“自叹尘寰久客”一句,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叹息,全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姜夔词作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姜夔一生未仕,以布衣身份游历四方,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游历期间,面对自然美景与自身孤独处境的交织,词人心中产生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通过这首词,姜夔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普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