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卧龙吟

自是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全诗是什么?

唐·李中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自是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

风云有会应相惜,未肯轻将心事哗。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写诗,尤其以抒发个人情感与描绘自然景物见长,他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译文

在蜀国曾听闻子规鸟的啼叫,如今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每一次啼叫都让人肝肠寸断,在这三春三月里,我深深地思念着遥远的巴地,卧龙虽然暂时收敛了锋芒,但不必叹息那些洞穴中的猛虎正在长出利牙,风云际会之时,我们应当相互珍惜,不会轻易地将心中的抱负与忧愁倾诉出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子规鸟的啼叫和杜鹃花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比喻自己虽有才华却未得施展,但仍保持低调,不轻易展露锋芒,期待风云际会之时能够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联以子规鸟和杜鹃花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颔联通过“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夸张手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念之情,颈联则以“卧龙犹戢角,浪嗟穴虎向生牙”为喻,表达了诗人虽才华横溢却未得施展的无奈与坚韧,尾联则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相信在风云际会之时,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仕途不顺、身处异乡之时,面对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诗人不禁怀念起远方的故乡和曾经的理想,他也意识到在乱世之中,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只能暂时收敛锋芒,等待风云际会之时,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