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馆书签侔七略,太乙藜照来五更。
孤灯寂寂心如水,万卷沉沉夜有声。
月照空庭人未寝,风吹落叶梦初惊。
欲知学者勤如此,不负青春不负卿。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山馆夜读》,作者为明代文人李时中。
作者简介
李时中,明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生平嗜书如命,家中藏书万卷,常于夜深人静之时,独对孤灯,手不释卷,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藏书、校勘、编目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山中的书馆里,书签的数量已经可以与古代的七略(古代图书分类法)相媲美,太乙(古代神话中的神祇,常用来象征学问的深奥)的光芒照亮了我读书的五更天,孤灯下,我的心情如水般平静,万卷书籍在深夜中仿佛发出了声音,月光照耀着空旷的庭院,我仍未入眠,风吹动落叶的声音让我从梦中惊醒,要知道学者如此勤奋,是为了不辜负青春,也不辜负你(指书籍或学问)。
释义
首联“山馆书签侔七略,太乙藜照来五更”描绘了诗人在山馆中夜读的情景,书签之多可与古代图书分类法七略相比,太乙之光则象征着学问的深奥和诗人对知识的渴望,颔联“孤灯寂寂心如水,万卷沉沉夜有声”进一步渲染了夜读的氛围,孤灯下诗人的心境如水般平静,而万卷书籍在深夜中仿佛有了生命,发出了声音,颈联“月照空庭人未寝,风吹落叶梦初惊”则从环境入手,描绘了诗人夜读的情景和心境的变化,尾联“欲知学者勤如此,不负青春不负卿”则点明了诗人勤奋读书的目的,即为了不辜负青春和学问。
赏析
这首诗以山馆夜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勤奋读书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七略”、“太乙”等,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传承,又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深厚情感和追求,诗人通过“孤灯”、“万卷”、“月照”、“风吹”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夜读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时中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藏书,但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山中的书馆里,他常常独自夜读至深夜,沉浸在书海中无法自拔,这首诗正是他夜读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时中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也可以领略到他作为明代文学家的卓越才华和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