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李中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林壑鸟啼春寂寂,溪流花落夜泠泠。
片云载雨过西岭,万竹引风来北窗。
此去人间应更远,始知仙境在凡尘。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任淦水尉,有《碧云集》三卷传世,今编诗四卷,他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文
早晨的钟声、傍晚的鼓声都传不到我的耳中,只有明月和孤云长久地牵动着我的情感,山林间鸟儿啼叫,春天显得格外寂静,溪流旁花瓣飘落,夜晚更加清冷,一片云彩载着雨水飘过西边的山岭,万竿竹子引来北窗的清风,这里距离尘世应该已经很远了,才知道仙境原来就在凡尘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首联“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点明了诗人远离尘嚣、心无旁骛的隐居生活;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和宁静;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仙境凡尘的独到见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林隐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间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首联中的“朝钟暮鼓不到耳”与“明月孤云长挂情”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幽宁静,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厚谊,颔联和颈联中的自然景象描写,更是生动传神,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点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仙境凡尘的独到见解,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感到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于是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仙境凡尘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