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无伴访烟霞,秋至有朋赏桂花。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杂兴

春来无伴访烟霞,秋至有朋赏桂花。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春来无伴访烟霞,独步寻幽兴自嘉。

山鸟似知人意好,声声啼破绿窗纱。

秋至有朋赏桂花,金风送爽满庭华。

月华如水人如玉,共醉花间不思家。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词,李锴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多描绘山水田园及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清代文坛上享有较高声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春天来临时,我没有伴侣一同探访那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独自漫步寻找幽静之处,心中自得其乐,山林中的鸟儿似乎懂得我的心思,声声啼鸣穿透了绿色的窗纱。

秋天到来时,有朋友相约一同欣赏桂花,秋风送来了凉爽的气息,满庭院都是桂花的芬芳,月光如水般清澈,人儿如玉般温润,我们共同在花间沉醉,忘却了回家的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秋两季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春天,诗人独自寻幽,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秋天,则有朋友相伴,共赏桂花,享受友情与自然的双重愉悦,诗中“春来无伴访烟霞”与“秋至有朋赏桂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不同季节下的不同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和深厚情感,春天独步寻幽,秋天共赏桂花,都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山鸟似知人意好,声声啼破绿窗纱”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鸟以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而“月华如水人如玉,共醉花间不思家”一句,则通过月光、人物、花间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美好的氛围,令人陶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隐居山林期间,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向往隐居生活的诗人,李锴在山林间度过了许多宁静而美好的时光,春天,他独自漫步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秋天,则有朋友相约,一同欣赏桂花的芬芳与美丽,这些经历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山林间度过的那些宁静而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