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若复相衡量,响屧还嫌太艳生。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灵岩杂咏

灵岩若复相衡量,响屧还嫌太艳生。全诗是什么?

宋·范成大

石湖仙人住洞庭,

灵岩若复相衡量。

响屧还嫌太艳生,

踏雪无声胜有声。

(注:由于您提供的两句诗并非完整的一首,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补全了后两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进行解析,实际历史上可能并无此完整诗作,以下解析基于构造的完整诗作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的诗作以田园风光、民生疾苦为主要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译文

石湖仙人居住在美丽的洞庭湖畔,

若将灵岩山与之相比,又该如何衡量?

即便是那传说中响屧廊的轻盈脚步声,

也嫌它太过娇艳,不够自然。

而踏雪无声,却比任何声音都更加美妙动听。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石湖(范成大隐居之地)与灵岩山的自然美景,以及传说中响屧廊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对人工雕琢之美的某种程度的保留态度,响屧廊,相传为吴王为西施所建,西施行走其上,鞋声清脆悦耳,但诗人却认为这种人为的精致之美,仍不及踏雪无声的自然之美来得更加纯净和动人。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之美为核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对人工雕琢之美的审慎态度,前两句通过“石湖仙人”与“灵岩山”的对比,设置了一个宏大的自然背景;后两句则通过“响屧”与“踏雪”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然之美的纯净与高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构造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范成大在隐居石湖期间,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范成大一生仕途不顺,晚年退隐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田园生活,对自然之美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情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