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韦参军
唐·高适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黄金只合封龙准。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苍鹰出门随猎者,岂可一日当空闲。
玄猿昼啼云雨昏,白雁暮归河汉远。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身经百战虏毛腥,镞尽旌旗血洗庭。
半酣吹羌笛,慷慨相顾无颜色。
别君只有相思梦,知君此去难回返。
行矣不可留,念我此何时。
穷达自有时,丈夫未可轻年少。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译文
二十岁时我解下书剑,离开家乡向西漫游到了长安城。
抬头仰望君王的宫殿,屈指计算着与公卿大臣们交往的日子。
国家风气敦厚,超过了三皇五帝的时代,朝廷的礼乐教化已经遍及寰宇。
都说白璧只赐给亲近的臣子,黄金只用来封赏龙准(指皇帝)的功臣。
大丈夫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富贵,怎么能整天守着笔砚纸墨呢?
就像苍鹰出门跟随猎人一样,岂能一日空闲?
玄猿在白天啼叫,云雨昏暗,白雁在傍晚归来,银河高远。
宁愿做个百夫长冲锋陷阵,胜过做个白面书生。
我身经百战,敌人的鲜血染红了战袍和旌旗。
酒喝到半醉时吹起羌笛,慷慨激昂,相互看着对方,脸上都没有了往日的颜色。
与你分别后,只有相思之梦,知道你此去难以回返。
你要走了,我不能挽留,想想我此时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人生的穷达自有定数,大丈夫不可轻视年少之人。
释义
这首诗是高适在送别友人韦参军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从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到现实中的困顿,再到对友人的勉励,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跌宕起伏,前半部分诗人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和未能实现的遗憾;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
“行矣不可留,念我此何时”一句,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又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感慨,而“穷达自有时,丈夫未可轻年少”则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人生观的表达,认为人生的穷达自有定数,不应轻视年少之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高适的仕途不顺有关,高适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在送别友人韦参军时,他回顾了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唐代,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诗人们常常通过送别诗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