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即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修撰,因写《斗鸡檄》被高宗怒斥,革职除名,后漫游巴蜀,客居剑南,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七岁,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
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邻居。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释义
“同为羁旅客,总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意思是“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的过客,相互离别又相互安慰”,这里,“羁旅”和“宦游”都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因仕途而漂泊异乡的境遇,同时也流露出对彼此境遇的理解和同情。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写送别之地与友人将去之地,点明送别之意;颔联写离别时的情感,既有离乡背井的惆怅,也有宦海沉浮的感慨;颈联写离别的态度,彼此慰勉,不要为离愁别绪所困扰;尾联进一步劝勉,不要在临别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流泪,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之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王勃二十一岁,在长安,正值“初唐四杰”活动频繁的时侯,当时他的朋友杜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诗中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