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亭落照衔荒埂,垂白门生掩袂来。
故国山河千里远,异乡人事几多哀。
寒风瑟瑟吹黄叶,暮色苍苍映旧台。
回首前尘如梦影,伤心不似旧时怀。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亭畔怀旧》,作者为明代文人李时中,李时中,字景初,明代末年著名诗人、书法家,生于嘉靖年间,卒于崇祯末年,一生著作颇丰,擅长以景抒情,诗风深沉哀婉,多抒发对故国旧事的怀念与哀愁。
作者简介
李时中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便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他一生历经明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对时局的动荡有着深刻的体会,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的交织,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李时中的书法亦为人称道,笔力遒劲,风格独特,与其诗文相得益彰。
译文
孤独的亭子在落日余晖中与荒芜的田埂相连,年迈的学生(门生)掩面哭泣着走来,故国的山河远在千里之外,身处异乡的我面对诸多人事变迁,心中充满了哀伤,寒风吹过,黄叶飘零,暮色苍茫中,旧时的亭台依旧矗立,回首往昔,一切如同梦幻般遥远,心中的伤痛已不似当年那般纯粹。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孤亭、落照、荒埂等凄清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怀旧氛围,垂白门生的到来,象征着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追忆,故国山河与异乡人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无奈与哀愁,寒风、黄叶、暮色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凉色彩。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诗中“孤亭落照衔荒埂”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凄清,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而“垂白门生掩袂来”一句,则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将诗人的怀旧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诗人李时中身处异乡,面对故国的遥远与现实的残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怀念,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孤亭、落照等自然景象,以及垂白门生等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限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