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步虚词

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的意思及出处

唐·刘沧

十二金簧对月明,由庚谱作步虚声。

仙风吹下蓬莱曲,散作人间万籁清。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有诗名,他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风格清丽婉约,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知名,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十二支金色的簧管在月光下吹奏,按照由庚的乐谱演奏出步虚的仙乐,仿佛有仙风从蓬莱仙境吹来,将这天籁之音散播到人间,化作万籁俱寂中的一抹清新。

释义

十二金簧:指十二支精美的金属簧管乐器,象征着天上的仙乐。

对月明:在明亮的月光下演奏,增添了神秘与清幽的氛围。

由庚谱:古代音乐术语,指一种特定的乐谱或音乐节奏。

步虚声:道教音乐,多用于祭祀、斋醮等场合,寓意超凡脱俗、步入仙境。

蓬莱曲:蓬莱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蓬莱曲即指来自仙境的音乐。

万籁清:形容世间万物之声都显得清新脱俗,仿佛被仙乐净化。

赏析

此诗以“十二金簧对月明”开篇,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画面,金色的簧管在月光下更显璀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由庚谱作步虚声”点明了音乐的来源与性质,步虚声作为道教音乐,象征着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后两句“仙风吹下蓬莱曲,散作人间万籁清”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仙境的音乐与人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纯净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超脱与净化,整首诗意境悠远,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展现了刘沧作为晚唐诗人的艺术才华。

创作背景

刘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步虚词》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仙境的音乐与景象,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诗中也隐含了对现实世界污浊与纷扰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纯净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