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的释义

诗词原文

贫居

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的释义

唐·杜荀鹤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

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

欲求五斗米,羞逐万钟簪。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隐居山林,后赴长安应试不第,晚年依附于镇海节度使钱镠幕下为从事,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聂夷中齐名,合称“聂杜”,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落,故人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经衰老,我平生喜欢喝酒,但并非为了酒的滋味,只是想在醉意中忘却世间的万般烦恼,朋友们多次送来黍米和肉食,我内心深感自怜,想要谋求一份微薄的俸禄来维持生计,却又羞于去追逐高官厚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贫居的凄凉景象,以及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颔联写诗人借酒消愁,试图在醉意中忘却世事,颈联“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是本题关键词所在,表达了朋友们对诗人的关心和诗人内心的自怜之情,尾联则写诗人想要谋求生计却又羞于追逐名利的矛盾心理。

赏析

这首诗以贫居为背景,通过描绘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等景象,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和孤寂,诗人借酒消愁,试图在醉意中忘却世间的烦恼,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却难以消除,颈联“黍肉屡来馈,寸心殊自怜”是诗中的精华所在,既表达了朋友们对诗人的关心和帮助,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自怜和无奈,尾联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计的无奈,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晚年贫居时所作,他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生活困顿,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贫居生活和内心的矛盾挣扎,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荀鹤个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