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消贼死鼓声沈,戈戟旌旄尽敛戢。上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烟消贼死鼓声沈,戈戟旌旄尽敛戢”,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烟消贼死鼓声沈,戈戟旌旄尽敛戢。上一句是什么?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忍言!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听秦妇吟歌声,一夜愁肠万回结。

……

(中间省略部分诗句)

……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馀。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烟消贼死鼓声沈,戈戟旌旄尽敛戢。

秦家碧血飞燕语,蜀道青天起鹤群。

汉水东流绕凤林,秦山西去瞰龙门。

好为西河慰萧索,行见銮舆返帝宸。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战火硝烟终于散去,贼寇被消灭,战鼓的声音也沉寂了下来,戈戟、旌旗等武器都被收起,战争结束了。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烟消贼死意味着敌对势力已被消灭,鼓声沈(沉)则象征着战斗的结束,戈戟旌旄尽敛戢(收敛、收藏),表示武器都被收起,战争状态解除,人们开始回归和平生活。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烟消贼死,鼓声沈,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又暗示了胜利的到来和和平的降临,戈戟旌旄尽敛戢,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结束和武器的收藏,象征着人们渴望已久的和平终于到来,整首诗通过秦妇的口吻,讲述了战乱时期的悲惨遭遇和战争结束后的希望与憧憬,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秦妇吟》是韦庄在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避乱洛阳时所作,当时,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韦庄因应试逗留在那里,目睹了长安城的沦陷和人民的苦难,后来,他逃难到洛阳,根据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创作了这首长篇叙事诗,诗中通过秦妇的口吻,详细叙述了战乱时期的悲惨遭遇和战争结束后的希望与憧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韦庄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