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坤顺颂
朝代:清代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介祉万邦承雨露,永配坤顺耀乾坤。
母仪垂范昭寰宇,圣德昭彰福子孙。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朝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他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对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留下了不少诗文作品。
译文:
万邦都沐浴在皇恩浩荡之中,享受着雨露滋润;皇后(或指女性长辈)的品德永远与大地之柔顺相匹配,照耀着乾坤,母仪天下的典范照耀着整个世界,圣明的德行将福泽子孙后代。
释义:
“介祉万邦”意指将福祉带给万邦,即天下各国或地区;“永配坤顺”则形容皇后或女性长辈的品德与大地之柔顺相匹配,永远不变;“坤顺”在这里象征着女性的柔顺与美德;“母仪垂范”指母仪天下的典范,即皇后或女性长辈作为天下女性的楷模;“圣德昭彰”则形容圣明的德行显著而彰明。
赏析:
这首诗是康熙帝为颂扬皇后或女性长辈的品德而作的,诗中通过“介祉万邦”和“永配坤顺”等词句,高度赞扬了皇后或女性长辈的品德和影响力,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中也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女性美德的崇尚和推崇,以及他对于国家繁荣和子孙福祉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康熙帝对皇后或某位女性长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有关,在古代中国,皇后作为皇帝的配偶和后宫之主,不仅承担着管理后宫、教育子女的责任,还常常作为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和处理,康熙帝通过这首诗来颂扬皇后或女性长辈的品德和影响力,既是对她们个人的赞美和敬仰,也是对国家繁荣和子孙福祉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康熙帝对于女性美德的崇尚和推崇,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和人文关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以“坤顺颂”为题进行创作和分析,但“介祉万邦,永配坤顺”这两句诗可能并非直接出自康熙帝的原诗题目或全文,而是根据诗意和背景进行提炼和概括的,在引用和解读时需要注意其来源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