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只在水西头,云木犹高瀑更流。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水西景

象山只在水西头,云木犹高瀑更流。下一句是什么?

唐·皎然

象山只在水西头,云木犹高瀑更流。

日暮行人争渡急,棹歌幽咽满中洲。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清丽闲淡,多为山水游逸、送别酬答之作,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定地位,皎然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均有交往,其诗作深受时人赞赏。

译文

象山矗立在水西之畔,高耸入云的树木间,瀑布更是潺潺流淌,傍晚时分,行人们争抢着渡过河流,船桨拍打着水面,发出幽咽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河洲之上。

释义

“象山只在水西头”描绘了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它静静地矗立在水西之畔,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木犹高瀑更流”则进一步描绘了象山周边的自然环境,高耸的树木与潺潺的瀑布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日暮行人争渡急,棹歌幽咽满中洲”则通过描绘傍晚时分行人们争渡的场景,以及船桨拍水发出的幽咽歌声,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象山、云木、瀑布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诗人还通过描绘傍晚时分行人们争渡的场景,以及船桨拍水发出的幽咽歌声,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几分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归宿,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被象山及其周边的美丽景色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