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断仍分径,林纡更著行。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行

岭断仍分径,林纡更著行。出自哪首诗?

唐·项斯

岭断仍分径,林纡更著行。

云埋一半山,雪滴数枝松。

野老茅檐下,终朝倚杖看。

作者简介

项斯,字子迁,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9世纪,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隐逸闲适之情,项斯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在当时也颇有声望,其作品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山岭虽然断裂,但道路依然分出小径;林木曲折蜿蜒,更显得道路清晰可辨,云雾缭绕,遮蔽了半边山峰;雪花点点,滴落在几枝松树上,村野老人坐在茅屋檐下,整天倚着拐杖观赏这山间的景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联“岭断仍分径,林纡更著行”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路的曲折与自然的奇妙,即使山岭断裂,道路依然能够分出小径;林木虽然曲折,但反而让道路更加清晰,颔联“云埋一半山,雪滴数枝松”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云雾与雪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幽的氛围,尾联“野老茅檐下,终朝倚杖看”则通过描绘村野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岭、林木、云雾、雪景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作者还通过描绘村野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项斯在山间行走时,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而创作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可能比较动荡,而项斯则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他在山中行走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以及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于是将这些感受融入到了诗歌之中,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项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一些文人墨客追求隐逸闲适生活的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