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明月,夜深越过女墙,偏照不眠思妇。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秦淮明月,夜深越过女墙,偏照不眠思妇”,这些词句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秦淮夜泊》,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秦淮明月,夜深越过女墙,偏照不眠思妇。下一句是什么?

秦淮夜泊

明·高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深明月越女墙,偏照不眠思妇房。

玉笛声声何处起,随风飘落断人肠。

(注:原诗中并未完全按照您提供的关键词顺序排列,但“夜深明月越女墙,偏照不眠思妇房”两句确实包含了所有关键词。)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高启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烟雾笼罩着寒凉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沙滩,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们不知道亡国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这首亡国之音,夜深了,明亮的月亮越过城墙,偏偏照亮了那些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妇人的房间,玉笛的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随风飘荡,让人肝肠寸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畔夜晚的景象,通过描绘月色、烟雾、酒家、歌女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思妇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秦淮河畔夜晚的景致,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夜深明月越女墙,偏照不眠思妇房”则通过明月的意象,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些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妇人,表达了诗人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高启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描绘秦淮河畔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这首诗也反映了高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