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伴老
唐·李商隐
膝下陪闻礼,床前领弄饴。
承欢情未已,侍疾意难辞。
岁月催人老,风霜染鬓丝。
但求长伴侧,共度夕阳时。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苦闷。
译文
在父母的膝下聆听教诲,学习礼仪;
在床前侍奉,领受长辈的慈爱与关怀。
承欢膝下的快乐还未停止,
侍奉疾病中的亲人,这份责任难以推辞。
岁月匆匆,催促着人们老去,
风霜也染白了双鬓的发丝。
只愿能长久地陪伴在亲人身边,
共度那美好的夕阳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伴在长辈身边,聆听教诲,侍奉疾病,共度岁月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戴,以及愿意陪伴长辈共度晚年的深情厚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长辈的深厚感情,首联“膝下陪闻礼,床前领弄饴”直接点明了诗人陪伴长辈的情景,既体现了长辈的慈爱,也表现了诗人的孝顺,颔联“承欢情未已,侍疾意难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长辈的陪伴与照顾,情感真挚动人,颈联“岁月催人老,风霜染鬓丝”则通过描绘岁月的流逝和风霜的侵袭,暗示了长辈的衰老和诗人的无奈,尾联“但求长伴侧,共度夕阳时”则表达了诗人对陪伴长辈共度晚年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和磨难,更加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在陪伴长辈的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长辈的深厚感情和陪伴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以及他愿意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决心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