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牡丹
唐·罗虬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照殿深红浑不谢,朝华山下锦成堆。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虬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虬,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活跃于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以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花卉的美丽与生命力,罗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当其他花朵都已落尽,牡丹才开始绽放它的芬芳,它被誉为百花之王,名不虚传,人们竞相夸赞它是天下无双的艳丽之花,它在人间独立绽放,散发着第一缕香气,它不畏风霜的侵袭,即使到了晚秋时节,其他花卉都已凋零,它依然独自开放,那深红色的牡丹如同照耀宫殿的火焰,久久不凋谢,在朝华山下,仿佛有成堆的锦绣般绚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的晚开、艳丽、香气以及不畏风霜的坚韧品质,赞美了牡丹的高贵与独特,诗中“落尽残红始吐芳”描绘了牡丹的与众不同,它在其他花卉都已凋谢时才绽放,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照殿深红浑不谢”则形象地描绘了牡丹的鲜艳色彩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坚韧,诗人以“百花王”来赞誉牡丹,突出了其在花卉中的地位和独特性,通过“不畏风霜向晚欺”等句,展现了牡丹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牡丹的美丽,又寄托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牡丹的热爱和赞美有关,唐代是中国花卉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牡丹作为当时的名贵花卉之一,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罗虬可能是在观赏牡丹时,被其美丽和坚韧所打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赞美牡丹的诗歌,诗人也可能通过赞美牡丹来表达自己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精神的追求和赞美。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坚韧,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品质和精神的追求与赞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牡丹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牡丹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