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自叹
自甘老矣填沟壑,那识人间有地仙。
云卧不知岩下岁,松风长似世间年。
(注:第二首诗《自叹》为根据关键词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贾岛并未留下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作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一生以作诗为乐,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常因思考诗句而陷入忘我境界,故有“推敲”的典故流传于世,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自叹
我甘愿老去后填入沟壑之中,哪里知道人间还有如同地仙般逍遥自在的人呢?我卧在云间,不知山下的岁月如何流逝,只感觉松风阵阵,仿佛与世间的岁月一般长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自叹年老体衰,甘愿死后填入沟壑,却对人间那些如同地仙般逍遥自在的隐士充满羡慕,他卧在云间,远离尘嚣,不知山下岁月如何,只感受到松风阵阵,仿佛与世间的岁月一般长久,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陶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自甘老矣填沟壑”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坦然接受和对生命的淡泊态度;次句“那识人间有地仙”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间隐士的羡慕和向往,后两句“云卧不知岩下岁,松风长似世间年”则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这种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贾岛一生以作诗为乐,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却累举不中第,仕途坎坷,在长期的漂泊和失意中,他可能对世俗名利产生了厌倦和淡泊之情,转而向往隐逸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士人阶层对隐逸文化的崇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