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学思吟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出自哪首诗?

宋·邵雍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理趣无穷尽,心源有自来。

千峰无拘束,万象得优游。

欲问谁为友,濠梁一径苔。

作者及朝代

作者:邵雍(1011年-1077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著书立说,后讲学于洛阳,创立“先天学”,成为北宋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邵雍的诗歌多反映其理学思想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如今我继承并发展这门学问,深入其中,心神在知识的海洋中徘徊。

其中的道理和趣味无穷无尽,心性的源泉自有其出处。

在千峰万壑间自由无拘束,面对万象世界得以悠然自得。

若问谁是我的朋友,只有那长满青苔的濠梁小径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隐逸生活中所达到的悠然自得的心境,首联“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表明他继承并深入研究了这门学问,达到了心驰神往的境界,颔联“理趣无穷尽,心源有自来”揭示了学问的无穷魅力和心性的自然流露,颈联“千峰无拘束,万象得优游”描绘了他隐逸生活的自由与自在,尾联“欲问谁为友,濠梁一径苔”则以物为友,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学问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入神在徘徊”、“理趣无穷尽”等词句,展现了邵雍对学问的痴迷和追求;通过“千峰无拘束”、“万象得优游”等描绘,展现了他隐逸生活的自由与自在,尾联以物为友,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致力于学问研究和讲学活动,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隐居期间,对学问和隐逸生活进行深刻反思后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邵雍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在隐逸生活中所达到的悠然自得的心境,这首诗也反映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