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螭持橐孰非荣,未若江头一苇轻。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头闲步

立螭持橐孰非荣,未若江头一苇轻。上一句是什么?

唐·司空图

立螭持橐孰非荣,未若江头一苇轻。

落日沙汀鸥鸟散,微风岸柳钓丝横。

闲来系马垂杨下,醉后携壶古寺行。

多少故人心已老,异乡人事不堪评。

作者简介

司空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官御史中丞、中书舍人,光启二年(886年)僖宗逃离长安,他回到故乡河中,后王重荣镇守河中,他常游其门馆,曾赋《王重荣德政碑》以颂其功,乾宁三年(896年),王重荣从僖宗赴凤翔,他亦前往,任礼部郎中,乾宁四年,王重荣因兵变被杀,他遂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译文

站在朝堂之上,手持橐囊,担任高官,哪一个不是荣耀满身?但这些都比不上在江边悠然自得,乘一叶扁舟的轻松自在,夕阳西下,沙滩上的鸥鸟四散飞去,微风拂过,岸边的柳树轻摆,钓丝随风横斜,闲暇时,我将马系在垂柳之下,醉酒后,我携壶漫步于古寺之中,多少老朋友的心已经老去,异乡的人事更是难以评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立螭持橐孰非荣”以反问的形式,指出在朝堂上担任高官被视为荣耀;但紧接着的“未若江头一苇轻”则表明,诗人认为这些荣耀都比不上在江边乘舟的轻松自在,后几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对老朋友和异乡人事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将朝堂的荣耀与江边的闲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落日沙汀鸥鸟散,微风岸柳钓丝横”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诗人对老朋友和异乡人事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司空图在晚唐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官场的纷争,对官场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向往自然、闲适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诗中通过对江头闲适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老朋友和异乡人事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