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作脂韦意,倚棹哀吟两鬓丝。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江上闻笛

平生不作脂韦意,倚棹哀吟两鬓丝。的意思及出处

唐·雍陶

吹笛江村夜,残霞忽满枝。

平生不作脂韦意,倚棹哀吟两鬓丝。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

译文

在江边的村庄夜晚,有人吹起了笛子,那悠扬的笛声伴随着天边残留的晚霞,仿佛将晚霞都染上了枝头,我一生从不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如今倚靠在船桨上,哀愁地吟诵着诗句,两鬓已经斑白如丝。

释义

首句“吹笛江村夜”描绘了夜晚江边村庄的宁静与笛声的悠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次句“残霞忽满枝”以残霞映满枝头这一奇特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后两句“平生不作脂韦意,倚棹哀吟两鬓丝”则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以及面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哀愁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前两句通过描绘夜晚江村的笛声和残霞满枝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志向,他坚守节操,不阿谀奉承,面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只能倚靠在船桨上哀愁地吟诵诗句,两鬓已经斑白如丝,这种情感与志向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雍陶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在晚年时期,他或许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向,通过描绘夜晚江村的笛声和残霞满枝的景象,以及表达自己对节操的坚守和对岁月的感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志向融入到了诗歌之中,使之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力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