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毗陵东郊迎萧使君诗
唐·韦应物
去觐毗陵日,秋残建业中。
寒塘敛暮霭,烟树隐离宫。
望极舟不见,怅兹路未穷。
云间迷远树,天际识归鸿。
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
羁心看旅雁,晚泊依芦丛。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趣,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即将前往毗陵觐见上司的日子里,我身处已近深秋的建业城中,寒冷的池塘上暮霭沉沉,烟雾缭绕中宫殿若隐若现,极目远望,却不见归舟的踪影,心中不禁怅然若失,这条路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云间远树模糊不清,天际归鸿依稀可辨,河湾处残雨点点,长空中远鸿急飞,羁旅之心使我凝视着旅雁,傍晚时分我泊舟在芦苇丛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即将离开建业前往毗陵的离别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寒塘、暮霭、烟树、离宫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诗人极目远望,却不见归舟,心中充满了怅然与不舍,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中“寒塘敛暮霭,烟树隐离宫”等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还通过“望极舟不见,怅兹路未穷”等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即将离开建业前往毗陵觐见上司时所作,当时,韦应物可能因仕途不顺或离别亲友等原因而心情沉重,于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来寄托自己的思绪,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坎坷、离别亲友时的普遍情感,这首诗也展示了韦应物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