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鳞戢羽成语的解释是指龙隐匿鳞甲,凤鸟收敛起羽翼,比喻贤者隐居待时,隐藏才能,不显露于世。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才华但不张扬,等待时机的人或事物。
1、隐鳞戢羽的拼音:
隐鳞戢羽(yǐn lín jí yǔ)
2、隐鳞戢羽的释义:
隐鳞戢羽原指龙蛇隐藏鳞甲,收敛羽翼,比喻人深藏不露,隐居不出或隐藏实力,不轻易显露。
3、隐鳞戢羽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於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之隐鳞戢翼,思玄遁世者,何哉?”
4、隐鳞戢羽的例句:
他自从那次失败后,便隐鳞戢羽,不再轻易参与公开的竞争。
5、隐鳞戢羽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或事物隐藏不露。
6、隐鳞戢羽的示例:
在商战中,一些企业会选择隐鳞戢羽,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反击。
7、隐鳞戢羽的近义词: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潜龙勿用等,都表示隐藏实力,不轻易显露。
8、隐鳞戢羽的反义词:
锋芒毕露、张牙舞爪、盛气凌人等,都表示毫不掩饰地展示自己的实力或气势。
虽然“隐鳞戢羽”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其蕴含的意义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描述那些低调行事、深藏不露的人物或情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