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南宋政治家、词人,曾任宰相,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贬至岭南,最终绝食而死,赵鼎是南宋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以刚正不阿著称。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赵鼎生于北宋末年,历经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后,他逐渐成为朝廷重臣,主张抗金复国,因与秦桧政见不合,多次被贬,最终因不屈服于秦桧的威逼利诱,绝食而死,表现出高尚的气节,赵鼎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其诗词也颇有造诣,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身在异乡,哪里知道岁月已经悄然流逝,猛然间发现春天已经悄然来到小桃树的枝头,这海角天涯的悲凉之地,却让我回忆起当年国家全盛时的繁华景象,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月光如水般流淌,仿佛置身于水晶宫殿之中,五彩祥云缭绕,如今虽然诉讼稀少,时局暂时安定,本该有足够的闲情逸致,但无奈的是,那些高雅的歌曲都已经不再演奏了。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上片写客居异乡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下片则通过描绘眼前春景的美丽与昔日宫廷生活的繁华,反衬出当前的落寞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既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又流露出对当前时局的忧虑,词中“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一句,更是深刻揭示了社会动荡对文化生活的破坏,表达了词人对高雅文化的珍视与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赵鼎被贬至建康(今南京)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秦桧等人主张与金议和,而赵鼎则坚持抗金复国,因此多次被贬,在建康期间,赵鼎目睹了国家的衰落与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无奈,这首词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既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也流露出对当前时局的深深忧虑。